今日邯郸哪家金店便宜_金价谁家最便宜邯郸

(一)牢记职责,做安全的守护神——别让船在避风港里沉没

班组长好比是“细胞核”,在安全管理上,更是班组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守护神,在班组安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组长要切实承担起“守护神”的作用,就必须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要提高超前预控能力。就是要求班组长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始终具有冷静的头脑,独守静明,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问题、问题并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预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布置,明确当班的安全防范重点,明确具体工作的侧重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把事故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是要提高紧急处置问题的能力。生产工作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发生,当遇到突发件时,班组长必须能够保持清醒头脑,迅速做出判断,不能优柔寡断、贻误时机,更不能违章指挥,要始终站在理性的角度,以规章制度的标杆去处理问题。

三是要提高学习指导能力。学习指导是班组长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班组长不仅个人要善于学习新事物、新思维、新的管理理念,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更要善于加以总结、归纳、提炼,形成自己带领班组工作的有力武器,利用班组会,日常交流谈心,将新的要求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实际班组工作中,带领和指导班组成员坚定不移的学习并执行新要求,和谐共进,达到班组效率的最大化,安全生产的最大化。

很久以前,有两个荷兰商人,我们姑且称他们为甲、乙。他们各自有一艘属于自己的船,经常一起出海,一起返回。

他们每次出发前,都要仔细检查自己的船。如果船只有被风浪损伤的地方,就及时修补,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只要船驶入深海,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

一天,他两又满载而归。船刚一驶入避风港,甲就迫不及待地邀请乙上岸喝酒。

乙说:“我们还是先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船吧。”甲说:“你的胆子也太小了吧,如果是在深海里,也许有这个必要,可现在我们到家了,船已经驶入了安全的避风港,难道你还不放心?” 于是,甲就放心的去喝酒了,而乙却对船体进行了一次细致检查。

第二天,俩人发现,甲的船不见了,而乙的船却好好地停在那里。

乙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昨天,我发现自己的船没有多大的破损,只不过有几个针孔大小的洞,我便将其堵住了。见你正在喝酒便没跟你说,谁想到今天你的船就沉没了。”

俩人带着满腹狐疑找到一位航海老前辈。这位老前辈说:“在深海时,船在狂风巨浪的推动下能快速前进,海水根本无法进入针孔大小的洞。但船静静地停在避风港里时,海水就会悄无声息地从针孔大小的洞渗入船中,直至船沉没。”接着,老前辈又说:“在我们船员的眼里,任何有破损的船如果不及时修补的话,都是破船,哪怕它只有几个针孔大小的洞。”

后来,便有了这句让所有船员都铭记于心的话:“即使在安全的避风港里,船也有沉没的危险。”

所以说,看不到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我们开展的“三讲一落实”、“半小时见真功”、“小”等活动,都是为了堵住这些小针孔,作为班组长更应该对这些工作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居安思危、超前预控、防患未然,不能让船在避风港里沉没。

(二)头脑清晰,保持高超的判断能力——会用粉笔画线,更要知道在哪里画线

作为一名班组长,对于自己管辖的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譬如对检修班组来说,我们这个班组管理的业务范围是什么?有哪些设备系统?他们的规范和构造如何?有哪些保护和控制系统?这些设备系统在机组运行中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功能?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搞清楚。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有了这些就够了吗?我认为,还不够,班组长还必须拥有高超的判断能力。

这里说一个故事,斯坦门茨是德国著名的电机专家。美国福特的一台大电机出了故障,总也没找到毛病。总经理慕名把斯坦门茨请来。斯坦门茨经过两天的观察、记录、计算之后,才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一个记,说:“打开电机在记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就好了。”人们照他说的办了,结果电机就修好了。总经理问他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1万美元。”总经理很吃惊的说:“你画一条线就要美元?”。斯坦门茨回答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美元。”于是总经理愉快地照付了酬金。

斯坦门茨正是靠他出色的判断能力赢得了声誉,那我们该怎样培养判断能力呢?

一要多看。必须勤于观察、思想敏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发现问题,就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勤于思考。要眼光敏锐,处处留心,从中多发现问题。

二要多听。多听上级指示,理清工作思路;多听职工呼声,了解众的所想;多听建议,集思广益搞好工作;多听来自各方面情况反映,全面了解问题。

三要多想。要多想事多思考,多谋事多动脑,深思熟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逻辑加工工作。对各种问题做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研究、挖出潜在性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所以说,我们班组长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仅仅了解掌握了设备的构造、性能和作用还不够,还要对自己所管理的人和设备要做到了如指掌,始终要处在受控状态,如:所辖设备的运行状态如何?存在哪些不安全隐患?准备取哪些有效措施?班组每一个成员的技术水平如何?实际工作能力怎样?能否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不胜任又该怎么办等等。在这方面,少数班组长还是有差距的,有待于在中进一步提高。

(三)技能过硬,带领团队共同成功——自己会&uot;拆螃蟹&uot;,更要让大家都会&uot;拆螃蟹&uot;

作为班组长,班组成员是要看你的真本事的。一个班组,班组长应当是技术权威、业务大拿,才有说服力,才能当好带头人,才能树立威信,适应班组管理的需要。但是,单靠班组长一个人掌握全部的技术是不行的,还要带领全班人员学习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组织、引导、实施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扎实实搞好岗位技术培训。现在我们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片面追求文凭,对岗位技能培训重视不够,以至于出现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过分依赖厂家和科研部门,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注重培养我们的技能型人才,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班组工作,不断提高班组整体素质。如果一个班组每个人的技能水平都很高,所有的人都能干,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某海鲜大酒店招聘厨师长,最终有甲和乙两位非常优秀的厨师进入到了最后的遴选。为了体现他们的综合能力,酒店经理决定为他们一场公平的竞赛,分别由甲、乙带领酒店的厨师们进行&uot;拆螃蟹&uot;的任务,看谁带领大家&uot;拆&uot;得蟹肉多,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是团队任务,甲和乙都选择了和大家一起开展劳动竞赛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甲的技术非常好每十分钟就能拆七个,而酒店的厨师每十分钟才能拆四个不到,根据竞赛一小时的规定时间,甲带领大家最终拆出了一百零九个螃蟹。乙的技术比甲稍差一些,比酒店的厨师稍好一点,在劳动竞赛中,他不断的鼓励大家跟他进行比赛,由于刚才甲的技术实在太好,堪称&uot;绝技&uot;,大家被他比的一点信心都没有,现在看到乙的水平跟自己差不多,为了争个面子,大家纷纷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结果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乙带领大家竟然拆出了一百三十个螃蟹。比赛结果出乎意料,&uot;技术差&uot;的乙竟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成为了酒店的新任厨师长。甲输得不服气,提出要跟乙&uot;单挑&uot;,乙接受挑战之后,才显露自己的真本事,在十分钟的时间内竟然拆了九个螃蟹,这次甲输得心服口服。

都说&uot;兵头将尾&uot;的活不好干,既要凭自己的真本事服众,还要把大家凝成一股绳,发挥团队绩效。如把故事当中的乙看成我们的班组长,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一是不要总想着要自己&uot;出风头&uot;,而是懂得激发大家的积极性。看似一场简单的劳动竞赛,其实并不简单,它需要考验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与绩效管理能力,通过各种鼓舞的手段,让自己跟大家打成一片,建立默契与信任,然后再调动起大家的参与热情,最终才能提高和改善团队的整体效率。二是身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技术与能力。当甲向乙发出挑战,乙从容迎战,展示出的&uot;绝技&uot;不仅让甲输得心服口服,同时也让大家见识到了他的真正实力,让大家从此心悦诚服。

(四)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既要做曾国藩又要做楚庄王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班组的职工也一样,有的人优点很突出,有的人缺点很明显。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就要求班组长在工作中要讲求工作方式、方法,要针对不同人员的个性、脾气和能力加以区别对待,要扬长避短,知人善任,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做好班组工作而不懈努力。

清代的曾国藩是很会用人的。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才,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并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讲:“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李鸿章很吃惊,问曾国藩是何时考察出来的。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见到那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工作一类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巡抚的刘铭传。

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在班组中,就需要班长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看哪些同志比较活跃,适合参加文艺演出;哪些同志文笔比较好,适合写宣传报道;哪些同志口才好,适合参加演讲、辩论。做到了用人所长,还要做到容人之短。

战国时期,楚庄王有一天晚上大宴臣,恰恰风吹烛灭,黑暗中有人趁机拉了一把楚庄王许姬的衣袖,许姬顺手摘小了那人的帽缨,并且向楚庄王告发,要楚庄王追查。可是楚庄王说;酒后狂态,不足为怪;并且叫所有的臣都把帽缨摘下,不进行追查。不久,楚国遭到吴国的进攻,一个名字叫唐狡的将军英永奋战,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庄王问他为什么这么的勇敢,唐狡说;我就是上次你宴请时摘帽缨的人。楚庄王不计较部下的小过失,而赢来了部下的效命之心,从而获得大的好处。

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这是容人的最高境界。一个优秀的班组长不仅要做知人善任,同时还要能够做到“容人之短”。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事业才能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呢?一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是用人艺术之核心。萧何与张良都是刘邦的谋士,他们出谋献策,帮刘邦打败项羽,但如果让他们横刀立马,统兵千万,冲锋陷阵,就不如韩信。因此,“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聪明的领导在于扬其长,避其短。

二是量才使用,才尽其用。不同的工作,对人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对工作也有不同的适应性。量才用人,需要根据不同人的素质才智,安排相应的工作。既要防止大材小用,浪费人才,也要防止小才大用,虚占其位,贻误事业。

三是明责授权,信任人才。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认为这个人合适这项工作,就要明责授权,大胆使用,不可既用又疑,授职无权。

四是组合人才,集聚效应。人才不仅有一个量才使用的问题,还有一个合理组合发挥其集聚效应的问题。因此,一个班组长使用人才,不仅要重视个体的素质,还要高度重视体结构的合理化。使体中的个体相互弥补,相得益彰,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五)提高效率,做好时间管理——成为打毛衣的农妇

有些班组长经常性的会抱怨工作任务多,没有时间。是不是没有时间呢?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对时间管理的不好,才造成工作效率不高。作为班组长,不能每天对着桌面上堆积如山的未处理的工作,却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往往是丢了这件忘了那件,一件不成又半途而废,费时费力,结果问题是越来越多。

美国有一个农庄,经过统计报告发现其农作物的产出值达平均上限的二倍,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有一位效率专家想去研究高效率原因,他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农庄,看到一户农家,就推门而入,发现有一位农妇,正在工作,她怎么工作呢?二只手打毛线,一只脚正推动着摇篮,摇篮里睡着一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另外一只脚推动一个链条带动的搅拌器,嘴里哼着催眠曲,炉子上烧着有汽笛的水壶,耳朵注意听水有没有烧开。但是效率专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每隔一会儿,她就站起来,再重重地坐下去,这样一直地重复?效率专家再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位农妇的座垫,竟是一大袋必须重复压,才会好吃的奶酪。因此效率专家说不必查了,他已经知道高效率的原因了。

所以说,时间是管理出来的。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若是时间放弃了你,等待你的将是无限制的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醒悟,后果将不堪设想。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呢?

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今日事今日毕。

其次,养成一个随时记录工作日程的习惯。

第三,把握“要事第一”原则,要区分轻重缓急,安排工作目标和合理的时间限制。

第四,勤于思考,找出捷径,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

第五,严于律己,克服惰性。

(六)发散思维,依靠创新持续成功——把废铜出黄金价

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不在于智商的差异。企业运营也是如此,一个具有良好创新思维能力的企业才能真正成功,而不具备创新思维力的企业,则可能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企业成功的核心。因此,我认为一个企业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普通职工层,能否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企业能否长盛不衰的头等大事。

年,美国为清理给女神像翻新而产生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一个犹太人当时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终止了休,飞往纽约。看过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一言不发,立即与部门签下了协议。

消息传开后,纽约的许多运输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僚也认为废料回收吃力不讨好,能回收的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实乃愚蠢之极。 当这些人在看笑话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女神像,而且标明是女神像上的原铜制成的品,一时之间,这些品成了人们争相购的对象。而那些旧木料呢,则加工成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他甚至把从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给花店。

这些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出,且供不应求。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万美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所以我们说,要善于创新思维。踩着别人足迹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成功的脚印。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创意,在创意中成功,靠创意持续成功。只有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才能脱颖而出,才能超越自己,超越对手们的竞争。

班组长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转变观念。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人的思想,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势。要常给自己提个醒,换个方向你可能就是第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做事靠知识,做人靠观念。要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捕捉新的信息,接受新的事物,以新的理念来统筹安排我们的各项工作。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模式。要依据不同的岗位职责,选择不同的思维模式,有时要综合利用。要有效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改变就工作研究工作的常规思维方式,从职工、班员的需求去考虑工作,才能有新亮点、新突破。旁观者清,换位思考,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效能。

第三要把握正确的创新方向。既要求新求变,更要求实。求新是观念,求变是过程,求实才是目的。创新不是不求实际的独出心裁,也不是东拼西凑的表面文章,它是对日常工作的规范完善和提速提质提效,就是创造更大更好的工作成果。所以,创新需要动脑筋、出实招,剖析问题搞研究,解决问题上水平。

(七)凝心聚力,发挥人格魅力——做班组中的巴顿

作为企业最小的“官”,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雁”。要想出色地完成班组的各项工作任务,班组长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班组成员。但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靠长时间的积累才会逐渐形成。班组长要想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就必须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应该怎样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一是要处事公平、公正、公开,有坦荡的胸怀是一个优秀的班组长必备的品格。对待班组中任何一个员工都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对于一些不同意见要听得进去,对于大家不理解的事情要解释明白。

二是要以身作则,敢于担当。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充当着多种角色,无论担任哪种身份,班组成员都希望他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时想在先,处处行在前,事事抢在头。班组长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凡事以身作则,才能在班组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才能当好“领头雁”,与职工打成一片。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岗位和职务已经赋予了班组长责任和义务。就要敢作敢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

三是要善于鼓舞士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就要设定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还要不停地给职工赞美,经常和大家沟通,尽力给他们提供帮助。

二战时美国参战较晚。刚参战时,一些新入伍的士兵缺乏作战经验,加之当时德军在北非取得了一些胜利,且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因此,美军的士气比较低落,普遍存在畏敌怯战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巴顿将军搞了一次奇特的阅兵式。当他出现在检阅台上的时候,士兵们惊奇地发现,深受他们爱戴的巴顿将军头上竟戴着一顶德国将军的头盔。阅兵场上顿时沸腾起来。巴顿对士兵们说:“我头上戴的头盔,是刚从德国将军那里缴获来的,这足以说明,德队根本不是不可战胜的!”阅兵场上一片欢呼。巴顿将军接着说:“我要戴着这个头盔,一直打到柏林!”于是,巴顿的大无畏乐观主义形象也就留在士兵的内心深处,打起仗来更加勇敢了。

所以说,一个班组长,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会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就会受到班组成员的信任,那样班组的工作就会蒸蒸日上。

(八)营造氛围,打造独具特色班组文化——做自荐的毛遂

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水平。企业文化建设能否落在实处,关键在班组。班组在落实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打造自身独具特色的班组文化。现在各种特色文化特别多,比如说大象文化、鹰文化、羚羊文化、小蜜蜂文化等等。我们的班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一个班组有没有文化,不用看宣传资料,看职工的精神状态就知道,职工的状态能够反映出他的心态。班组文化就是一股精气神,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士气,大家就能感受到这个班组的独特性,这就是班组文化所形成的氛围。在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后,还要特别注意加以展示。

这里再讲一个有关自我展示的故事。战国时,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平原君赵胜想去楚国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他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 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您从来没有把锥子放进口袋里。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整个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这就是“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两个成语的出处。“颖”就是锥子尖。结果,毛遂果然不辱使命,帮助平原君说服了楚王,派出八万大军到赵国赴援。

所以说,我们的班组也要善于展示自己,现在企业给大家的展示平台特别多,就拿来说,班组在“一线传真”上发表文章,就是很好的展示机会。这上面的文章全厂都会看到,你是文理不通、错字连篇,还是语言优美、图文并茂,大家一目了然,这个班组的文化氛围也就战士在大家的眼前。还有一些文体活动,职工参与了,他并不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你这个班组,你这个分场,大家一提起来,都会说是某某班的谁谁,表现的很出色。所以,一定要抓住所有契机来展示班组的独特文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独具特色的班组文化呢?

一是班组文化建设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让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不能搞、大、空的虚架子,在班组文化建设上习惯于赶时髦、赶时尚,过分在环境建设上比高低,在提炼时髦格言警句上下功夫。而是要把标语、口真正落实为职工的实际行动,把班组文化建设成为职工喜闻乐见、陶冶情操、甘之如饴的精神家园。

二是班组文化一定要体现自身特色。班组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被员工所认同,关键是看其是不是着眼班组实际和需要,是否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班组文化只有扎根基层、贴近职工,才能在班组生根发芽,成长为巍然屹立的长青树。

三是班组文化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发展自我展开。每个人都希望自身的价值被认同,所以,班组的文化建设要最大限度地为职工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以此促进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使班组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和谐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