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银价格_百银价格走势白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百白银价格”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1.古时候,100两银子的购买力抵现在人民币多少,那金子呢?

2.白银的价格是多少啊?

3.白银最贵多少钱一克

百白银价格_百银价格走势白

古时候,100两银子的购买力抵现在人民币多少,那金子呢?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白银的价格是多少啊?

       银子回收价格大概¥3.80元/克 _ 因市场行情不同,价格会有所差异 _ 你可以到黄金门店咨询下。虽然也被曾经作为货币流通,但是却没有黄金那么稀有和价值高。按现在成品纯银首饰,一般10元左右一克,今天的盘价4.8一克。回收的价格就更低了。 因为价格低,一般要是着急用钱,也不会拿白银去变现,就算变现了,量少也没多少钱。 一般常见回收的最多也就是几百克一千克的银条。

       1.白银的商品价值

       白银首先和黄金一样属于贵重首饰,而且加工后的银饰也是非常的漂亮的;美观大方,整个人显得也银光闪闪;白银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可以吸收人体的毒素物质,起到保健养颜作用。

       2.白银的投资价值

       贵金属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投资品,黄金是贵金属中最好的投资产品,不过由于其价格较高,很多投资者担忧其上升空间有限。而白银是贵金属的千年老二,它低廉的价格,潜力无限,近年来被替代为黄金最好的投资品,投资人数逐渐多起来。

       3.白银的工业价值

       白银有良好的导电性,在高质量、高性能的电气触点必须用白银来做。 在热水瓶胆生产过程中,白银是最好的胆内涂层。 白银又是电镀的不可缺少的原料

       :黄金作用

       1、 提升气质是黄金主要的作用之一,黄金呈现出来的色泽非常华贵、亮丽、迷人,将黄金材质的饰品戴在身上时,可以给自身增添华贵、大气的气质。

       2、 此外黄金还有收藏增值的作用,黄金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金属,这种金属在古代曾被作为货币流通使用,并且它的价格整体处于上升的状态,因此黄金也可以用来收藏增值。

       3、 黄金经常被制作成饰品佩戴在身上,而平时佩戴黄金饰品时,饰品可以不断和皮肤产生摩擦,摩擦的同时也是在对局部皮肤进行物理按摩。

白银最贵多少钱一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白银最贵10元一克。

       白银价格每天都在波动,每天都可以在网上百度一下。历史最高是2011年4月涨到过近50美元一盎司,换成人民币靠近10块钱1克的样子。历史最低是1993年初掉到3.5多点一盎司,按现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算是7毛钱多点1克。

       白银的价格按重量计算。这个价格为每盎司白银的美元价格。在贵金属和宝石市场中有几种称重的方法。国际上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TROY),一个金衡制(TROY)盎司约等于31.10克;而一个常衡盎司约等于28.35克。国内市场的白银以克/人民币计价。

扩展资料:

       影响现货白银价格的重要经济指标。

       非农就业。非农就业人数的下降表明经济正在衰退。企业削减了产量。坏美元,好现货;相反的情况对白银不利。

       美国的经常贸易账户。经常账户赤字扩大,货币贬值。这对美元来说是个坏消息。好的现货白银;反之亦然。

       美国的贸易赤字。如果贸易逆差扩大,进口大于出口,坏美元,好现货白银;相反,现货银则很糟糕。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但经济增长缓慢。当通货膨胀上升,市场保值需求增加时,现货银由于抗通货膨胀、升值和保值的作用而大幅上涨。

       失业率。失业率下降,代表经济整体健康发展,好美元,坏白银;相反,利润是银。

       新屋销售。销量增长若低于预期,好美元,坏现货银;反之亦然。

       耐久财(耐用品)订单。如果数据增长,则意味着制造业状况有所改善,利好美元,看跌现货银;反之亦然。

       密歇根州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的上升和对支出将会增加以及美联储将会提高利率的预期将会对美元有利而对白银不利。相反,好的银。

       国内生产总值。更高的GDP通常意味着更好的经济,更高的利率,更强的汇率和更弱的白银价格。

       工业生产指数。如果该指数上升,表明经济正在好转,那么可能会提高利率。这应该对美元有利,对现货银不利。反之则更有益。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PMI通常将50%作为经济实力的临界值:超过50%就会被解读为经济扩张的信号。看涨美元,看跌现货白银;少于50%是更多的现金白银。

       耐久财(耐用品)订单。如果白银价格上涨,将表明制造业状况有所改善,这对美元有利,对白银不利。相反,它更多的是白银。

       就业报告。失业率下降或非农就业人口增加都是经济好转的信号,而利率可能上升,这对美元有利,对白银不利。相反,现金白银更多。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对美元来说主要是看涨美元,看跌现货白银;反之亦然。

       零售销售指数。若指数上升,代表个人消费支出增加,经济形势好转,若预期利率上升,有利于美元,看跌现货白银;相反,现金白银更多。

       能源库存和利用。如果能源库存减少会使价格上涨,现货白银更多;如果美国的能源效率是好的,那么美元是好的,白银是坏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白银价格

       好了,今天关于“百白银价格”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百白银价格”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