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金价_1945年国际金价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是什么?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建立,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中国货币发展史
4.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5.详细说下时期国民党时期的通货膨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的崩溃,使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统一世界货币体系瓦解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组织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等。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划分的势力范围。这种势力范围的划分是由当时的力量对比来决定的。第二决大战期间,英法的实力遭到极大的削弱,而美国的实力却得到很大的增强,如在1938年——1944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将近两倍,战后初期,它的工业生产约占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半,黄金储备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战争使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压倒的优势,从而使它爬上资本主义世界霸王宝座。
美国利用它取得的这种优势地位和积累的大量的黄金储备,极力向外扩张。一心称霸世界,它通过由它控制的国际货币基经组织,迅速的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容是:(1)在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中,只有美元保持与黄金的联系,各国和中央银行可以按照一盎斯黄金等于三五美元的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2)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起固定的比价,并以此与黄金建立起间接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两个挂钩,前者是美元的直接挂钩,后者是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并不意味着美元恢复了金本位制。因为美元在国内任然不能兑换黄金;就是在国外,也只有各国的中央银行才能用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企业和居民是不能兑换的。
唯物认为:这一时期世界以美元计算黄金价格、在用其它国币与美元相恒量,这对国际“金融通用”,物流、统一国际经济质量标准具的积极的社会作用的一面。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扩张创造极为有利条件:第一、这种货币体系的建立,使美元“等同黄金”,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战后,许多国家的黄金储备极端缺乏,各国都使用美元来清偿外贸额和对外债款,美元就成了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国际支付的手段以及主要的外汇储备,而有的国家还以美元作为发行纸币的保证。美国就利美元的特殊地位来操纵各国的金融事务,加强对外的经济扩张。
第二、由于美元“等同黄金”,美国就可以用纸币带替黄金作为国际支会手段。这样,美国在不动用自己的黄金储备下,就可以通过大量的发行美元来扩大资本输出,掠夺各种,到处建立军事基地,进行战争,扶持各种亲美势力。
第三、确定一盎斯黄金等到于三十五美元的官价,在当时也对美国有利。因为战后美国实行通货膨胀的政策,美元的国内购买力以经降低,美元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以有很大背离,因此,一盎斯黄金等于三十五美元的官价,实际上压低了黄金的价格,提高了美元的对外价值即对外汇率。
第四、各国货币以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不能随意变动,也有利于美国的扩张和建立货币金融霸权。因为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或发生通货膨胀而美元的币值下跌时,它对外汇率本来也应下跌,可是由于各国分担了维持美元对外汇率的责任,它们在美元汇率下跌时,不得不用本国货币大量购置美元。这固然使美元的汇率稳定下来,但确加剧的本国的通货膨胀。
第五、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还要求各国取削外汇管制。这也对美国的对外扩张有利。因为各国的外汇管制,实际上就是对外贸易的资本流通(输入和输出)的管制。当美国乘其它国家消弱的机会,大肆侵占各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要求这些国家放弃外汇管制,这实际上是要求它们解除对美国进一步扩张的障碍。而由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信用制度危机的不断加深,美国的这一要求,未能完全实现。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扩张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好景不长,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开始,美国的国际收支年连出现逆差,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美元的国际地位开始削弱;不过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治、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美元的霸权地位常能维持。
进入六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黄金的不断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的国际信用严重动摇,终于导致了美元第一次危机的暴发。所为美元危机,主要是指美元对外汇价和国际信用的危机,其具体表现是: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信用下降,出一现大量的抛售美元,用美元兑换美国黄金和其它国家货币,从而使黄金价格上涨,美元对汇价下跌。
第一次美元爆发危机于1960年10月。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美国的国际收支又发生了大量的逆差。美元信用降低,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一下涨到四十一点五美元一盎斯,高出黄金官价的百分之二十。为了平息抢购黄金的风潮,维持美元的对外汇价,美国不得不向英格兰银行提供黄金,以供应市场,最后总算免强度过了难关。
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对印度支拉战争后,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从此,美元危机便频繁爆发。从1968年到13年的6年中,美元危机爆发了九次。每次美元危机都要波及到其它货币,使它们也陷入危机之中。美元危机成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市场混乱和动荡的根源。
1968年3月爆发了美元第二次危机。在这次美元危机中,抢购黄金的风朝非常猛烈。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十四亿美元。美国在也无法维持自由市场的黄金官价。被迫改行“黄金双价制”,就是在两种黄金市场上执行两种不同的黄金价格制度。一种是官价,仍然一盎斯黄金等到于三十五美元。只有在各国官方进行决算和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时,才按照这一价格,但这种兑换必须通过美国同意才行。另一种是自由市场价格,美国以在不向自由市场供应黄金来维持那里的黄金官价,而是由自由市场的黄金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从此,自由市场的黄金价格便与官方完全背离。在爆发美元危机、出现抢购黄金风潮时,黄金价格便猛烈上涨。由于自由市场黄价格远远高于官价,美元实际上以便相贬值。美元的霸权地位以经发生严重动摇。
1969年,美国爆发了第五次经济危机。接着,在11年,美国爆了从1839年以来的第一次对外贸易逆差。使其国际收支逆差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这样,在11年5月和7、8月,美元又接连爆发两次危机。美国黄金储备以大大减少,尚不够偿还短期对外负债的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在1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对内冻结工资和物价。对外是:(1)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况换黄金;(2)对进口商品征百分十的附加税。停止各国用美元兑换黄金,是为了扭转美国国际收支状况,以稳定美元汇率。“新经济政策”宣布后,西方货币市场一遍混乱,除纽约和东京的外汇市场外,其它外汇市场纷纷关闭。美国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强烈不满和反对,纷纷要求美元贬值,并取削美元的特权地位。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并进一步的加强了外汇的管制。
在这捉情况下,美国被迫同意贬值百分之七点八九,将黄金官价从每盎三十五美元提高到三十八美元;把国际货币基经组织关于汇率波动幅度的规定,从原来平均价上下百分之一,扩大为百分之二点二五;并立即取削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战后第一次贬值,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开始瓦解。一九七三年一月在又一次新的美元危机的猛烈冲击下,美国又再次将美元贬值百分之十。即将黄金官价由每盎斯三十八美元提高到四十点二二美元。但美元一直正式贬值并不能阻止美元危机的断续爆发。在国际货币金融市场接二连而三遭受美元危机的冲击下,除了许多国家继续执行流动汇制外,西欧共同市场六国决定执行“共同浮动”汇率制。所为“共同浮动”汇率制,就是指参加共同浮动的国家,它们的货币之间仍然保持固定汇率,各国有义务干予外汇市场,以维持它们之间的固定比价。在参加国各货币相互保持固定汇率的基础上,对美元和其它国家货币,则联合取联合浮动汇率。
由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执行了单独浮动或共同浮动,战后长期执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就不在存在了。美元不断不能兑换黄金,而且还一再贬值,再加上固定汇率为各种浮动汇率所代替,这样以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就完全崩溃了。
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瓦解后,美国一反常态,由原来支持固定汇率制转而反对继续执行固定汇率制,并竭力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国态度的变化是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它以不能成为固定汇率制的中心,而美国又不愿其它国家的货币代替美元成为这种中心。在执行浮动汇率后,因为美国收支并未好转,美元汇率一再下浮,这对美国出口倒是有利,美国也就愿意维持这种局面。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后,美国又一反常态,主张黄金非“货币化”,即废止黄金的货币作用。美国这样主张,一方面是同它张浮动汇率制有关,因为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各国货币都与黄金脱钩,货币汇率的变动就能由供求关系决定。另一方面,也与美国企业赖胀有关,因为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它就可以不必要用黄金换回流到国外的几千亿美元了。其实,黄金“非货币化”的主张,不过是一种空想。在历次货币危机中,尽管人们抛售货币有所不同,但抢购黄金则是共同的。这也说明,人们并不相信日益贬值的货币,而且是只相信具有价值、作为货币商品的黄金。黄金的货币作用是不能被废除的。目前,黄金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储备总量额中仍占很大比重,就是证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是什么?
IMF与世界银行都是国际银行家旗下的组织,旨在为国际银行家牟取利益。
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议条款于1944年7月22日用,于1945年12月27日生效。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体现,国际货币基金基于一个国际协议;
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需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要求每个成员国以黄金或美元为基准提供本国货币的平价。此后外汇交易各方的改变都要与基金磋商并征得其批准。
在货币基金成立时,估计其资本大约相当于100亿美元。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的国家有义务定期交纳其定额。各个国家的认缴定额的额度均依据一个专门公式进行计算,公式包括该国的全球进口定额及黄金储备。每个国家定额认缴的付款的四分之一以黄金支付,剩余四分之三以本国货币、不带息即期票据的形式支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建立,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是的`````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便于了美国对世界贸易的操纵,向外扩张经济。
简单答述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
回答者: 到ぁ荼蘼 - 六级 2009-7-31 14:58
检举 布雷顿森林体系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需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 “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也越多。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五)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协定”确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稳定,维护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设法消除外汇管制。⑤为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缩小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扩大。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一、背景与建立
二战期间,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大量黄金流入美国。其他参战国经济实力都受到重创。在此期间,1944年7月22日,美国邀请44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的规则。
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这种国际经济体系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黄金的代表或等价物。由于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通过美元间接地与黄金挂钩。
任何制度和规则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者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美国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确立了“美元霸权” 。美国处在世界银行家的位置。
美国可以从“国家”获取一系列资本流动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其他国家承担美国经济调整的负担(财政赤字、泡沫经济、经常项目收入赤字等)。
二、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各国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需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他国家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1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
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
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也越多。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三、作用
1、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虽然该制度有助于美国扩大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
但由于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进出口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1913年~1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而1948年~1960年为6.8%,1960年~1965年为7.9%,1965年~10年为11%。
2、保证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
基金组织成员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矛盾,但是“协定”毕竟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得到正常运转,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避免了经济严重恶化和货币体系崩溃的局面。
3、缓解了国际收支危机。
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逆差国提供各种信贷支持,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克服国际收支失衡的困难,促进币值的稳定。
4、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因而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一般偏重内部平衡,所以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扩展资料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1年被尼克松宣告结束。
1、体系缺点及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种种缺陷:
(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
(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
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2、体系最终解体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到了1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1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国货币发展史: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出现过布钱、刀币、圆钱、五铢钱、通宝、制钱、银两、银元、铜元以及牺牲品类金银币、谷帛币和纸币,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币材广泛,堪称世界货币之冠。
2、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3、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扩展资料
明清货币
明“银”,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
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
清朝货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
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
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开始自己铸造银元。
百度百科-中国货币史
详细说下时期国民党时期的通货膨胀。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德、意、日是战败国,国民经济破坏殆尽。英、法虽然胜利,但工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只有美国远离战场,非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战争财,政治、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1938年到 1944年,美国工业生产提高 2倍。1945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国家的60%,出口量占三分之一,黄金储备达20O亿美元占三分之二(1948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上升为四分之三)。战争使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绝对优势。战争期间,美国通过“租供法案”向英、法等同盟国提供价值470多亿美元的,也乘机占领了西欧各国及其附属国的广大市场。由于国外投资猛增,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这一切都为美元的霸权地位创造了特殊条件。
英国经济实力虽然下降、但英镑区和帝国特惠制仍然存在,国际贸易的40 %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为此,英国仍竭力保持英镑的地位。
早在战争期间,美国就积极策划取代英镑而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3年4月 7日,英、美两国分别在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公布了“凯恩斯”和“怀特”。
(二)怀特
怀特是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主要内容是:
国际金融
1.以基金制为基础。基金至少为50亿美元,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
2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基金规定使用的货币单位为“尤尼它”(Unita),每一“尤尼它”等于10美元或含纯金137格令(1格令=0.0648克纯金)。
3.表决权取决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与投票权同其缴纳的基金份额成正比例。
4.稳定货币汇率。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
5.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
6调节国际收支。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
7“基金”的办事机构设在拥有最多份额的国家。
怀特企图由美国控制“联合国平准基金”,通过“基金”使会员国的货币“钉住”美元。这个还立足于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
(三)凯恩斯
凯恩斯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内容主要是:
(l)建立“国际清算同盟”,相当于世界银行。
(2)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账户,各国官方对外债权债务通过该账户用转账办法进行清算。
(3)顺差国将盈余存入账户,逆差国可按规定的份额问“同盟”申请透支或提存。
(4)“同盟”账户的记账单位为“班科”(Bancor),以黄金计值。会员国可用黄金换取“班科”,但不可以用“班科”换取黄金。
(5)各国货币以“班科”标价,非经“同盟”理事会批准不得变更。
(6)会员国在“同盟”的份额,以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
(7)“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
凯思斯是基于英国当时的困境,尽量贬低黄金的作用。这个实际上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当然,也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怀持和凯恩斯虽然都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两者的运营方式是不同的。由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不如美国,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基本反映怀特的“关于设立国标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
1944年7月 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洲的布雷顿森林举行有 44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即汇率的规定与调整原则,主要规定如下:
1. 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美元居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不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需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会员国也可以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而只规定同美元的汇率。例如 1946年,l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纯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纳金,则英镑与美元的含金量(黄金平价)之比为:1英镑=3.58134/0.888671=4.03美元,这便是法定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亦由黄金改为特别权。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由于各国立即普遍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原则是不现实的,故“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关于国际支付与国际结算的原则,“协定”规定,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在这种制度中,外汇与黄金并列,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另外的75%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也越多。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五)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
“协定”确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发展,借此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并扩大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稳定,维护正常汇兑关系,借以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设法消除外汇管制。⑤为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缩小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扩大。
“协定“赋予IMF以下职能:①监督职能。监督会员国遵守“协定”的各项条款,以维护国际金融与外汇交易秩序。②磋商职能。会员国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定期磋商;定期举行世界经济形势与前景的磋商;当某会员国修改汇兑措施、汇率政策、或执行对其他会员国发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或基金组织认为某会员国的汇率政策不符合“协定”指导原则时,基金组织总裁就同该国进行特别磋商。
③融通资金职能。即对逆差国提供,以稳定外汇市场和扩大国际贸易。基于上述职能,基金组织实际上处于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是这一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基金组织则是这一货币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1.制度内容上的特点
(1)货币比价上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不是按各国的铸币平价来确定汇率,而是根据各国货币法定金平价的对比,普遍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例关系。
(2)汇率调节机制不同。战前,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自动地调节汇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为地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的波动是在基金组织的监督下,由各国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
(3)货币兑换的程度不同。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对国际支付一般不取限制措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许多国家不能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对外支付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基金组织规定,一般不得对经常项目的支付进行限制,并规定在条件具备时,取消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4)国际储备上的特点。金本位制度下,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储备资产则是黄金、可兑换货币和特别权,其中黄金与美元并重。在外汇储备上,战前除英镑外,还有美元与法国法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而美元则是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5)国际结算原则上的差异。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尚有不少国家实行外汇管制,用贸易和支付的双边安排。
(6)黄金流动与兑换上的差异。国际金本位下,黄金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而布雷顿体系下,黄金的流动一般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而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是一种大大削弱了的金汇兑本位制。
2体制上的特点
(l)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组织进行组织和监督。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则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统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各项原则、措施的推行。
(2)签订了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金本位制对汇率制度、黄金输出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协定,货币区也只是在规定的地区实施宗主国、联系国的法令。战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乃是一种国际协议,对会员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它的统一性在于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囊括在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之下;它的严整性在于对维持货币制度运转的有关问题做了全面规定,并要求各国遵守。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了现代国际货币管理所必需的各项制度。例如,国际收支调节制度、国际信贷监督制度、国际金融统计制度、国际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制度、国际清算制度等。
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同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世界性的组织机构,制订了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建立了统一的、完整的规章制度。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尤其是在50年代和60年代 的部分时间里,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良好,对战后稳定国际金融和发展世界经济确实起到巨大的作用。
1.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虽然该制度有助于美国扩大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但由于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进出口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1913年~1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而1948年~1960年为6.8%,1960年~1965年为7.9%,1965年~10年为11%。
2.保证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基金组织成员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矛盾,但是“协定”毕竟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得到正常运转,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避免了经济严重恶化和货币体系崩溃的局面。
3缓解了国际收支危机。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逆差国提供各种信贷支持,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克服国际收支失衡的困难,促进币值的稳定。
4.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同时也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因而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一般偏重内部平衡,所以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条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 1.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则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这并不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但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机布雷顿森林制度存在的基础。
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则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
3,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则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一再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也就日益暴露。
1.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这就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这就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但从另一方面看,美国也背上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包袱。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2.储备制度不稳定的缺陷。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既数量充足,又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后黄金生产增长缓慢,与国际贸易增长相适应的国际储备的增长只有是美元增加。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并危及国际货币制度。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塔台的必然性。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个体系的创始人显然指望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基金组织融资、合理的国内政策与偶然的汇率调整就可恢复平衡。这就是说,会员国暂时的不平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通资金,根本性的不平衡则靠调整利率来纠正。实践证明,这种调节机制并不成功,因为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4.内、外平衡难统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而只能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根据固定汇率原则,其他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但这往往会导致和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若这些国家不加干预,则美元贬值就会加剧,就会遭受美元储备资产贬值的损失。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 1960年,美国的黄 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 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0年上升到5.9%,1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 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 Gul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一。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2.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此外,其他主要西方货币也都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
2.欧盟中央银行执行统~的货币政策与成员国保有的财政政策发生矛盾时,协调难度很大,统一货币推行后,为保持欧元的稳定,欧盟中央银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成员国仍保留推行本国财政政策的权力,当二者发生矛盾、利害冲突特大时,二者关系协调兼顾就很难达到。就像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一样,欧元的内部机制就存在难于克服的内在矛盾。
3.欧盟扩大、欧元推行必然加剧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欧洲统一货币的实施,势必进一步释放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潜在经济力量,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对外竞争力提高,这无疑于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排他性上升,并会加剧开放型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一市场的难度,这不仅加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与矛盾,也加深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甚至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国民经济逐渐崩溃。
概况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35年国民党实行法币制度。1939年以前,通货膨胀速度较为缓慢。物价上升指数还未超过法币增发指数。如以1937年6月为1,到1939年12月,法币发行指数为3.04,而物价指数重庆为1.77。②1940年起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物价上升指数超过通货增发指数。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 8月,法币发行指数为394.84,同期重庆物价指数为1795.00。③1947年起法币进入崩溃阶段。该年7月,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军费支出浩繁,黄金外汇大量消耗,法币发行如脱缰野马。到1948年8月19日,法币发行额累计为663694.6亿元,发行指数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5714270.30。法币崩溃,改发金圆券。每300万元法币兑换金圆券1元(见彩图1948年国民党法币崩溃,天津市民在兑换“金圆券”)。④新发行的金圆券很快就告崩溃,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短短10个月中,金圆券发行额为679459亿元,发行指数为307124.3,同期上海物价指数达6441361.5。如果把法币和金圆券合计,则自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货币发行指数为144565531914.9(即1400多亿倍),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36807692307691.3(即36万多亿倍)。在1948年 8月一张提货单上共贴有 100元面额印花税票61000余张
1948年金圆券发行,上海市民争相挤兑黄金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迁广州,同年6月,金圆券发行额增达130万余亿元,7月份又分别在广州、重庆小块地方发行了银圆券(见彩图中央银行金圆券壹佰万圆(1949,148×60mm)、中央银行银圆券壹圆(1949,147×59mm))。
后果 国民党统治区延续12年的通货膨胀,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在通货膨胀下,物价不断上涨,而工资的提高却极其缓慢,按货币计算的名义工资虽有所增加,而实际工资则大幅度下降,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的生活日益贫困。农民的苦难也十分深重,不仅是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出售产品换回来的工业品日趋减少,而且在通货膨胀下,国民党实行田赋征实和粮食等征购、征借,对农民进行直接掠夺。民族资产阶级在通货膨胀初期,因工人实际工资下降,获取了较多的利润。但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下,国民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加以利息率奇高,民族工业正常的再生产受到破坏。后期,又受到美国商品大量倾销的打击和官僚资本的排挤,民族工业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则获取了□利,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
国民党滥发纸币,陷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慨与反抗。从1946年12月起,随着人民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工人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进入新的高潮,逐步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中国人民的胜利,终于宣告了国民党统治及其通货膨胀政策的最后结束。
希望对你有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