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负油价增长_负油价最大赢家
1.对于我国现在的经济走势该怎么进行调控
2.国际油价冲高反弹,国内油价为何会结束“五连降”?
3.能具体讲一下什么是加息吗?
4.六稳六保什么时候提出
5.2022海关最新数据好于预期,利好哪些投资
6.gdp跟cpi增长速度一样,是不是经济就没有发展
影响油价上涨的因素很多,所以未必与利率有关,但如果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太多了,导致钱多了没地方花,所以去炒石油了,这时要提高利率,但如果油价上涨是因为成本提高或减产等因素,则与利率无关。
对于我国现在的经济走势该怎么进行调控
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热点问题,有悬念,有转折,有期待。剖析热点的深层原因,前瞻热点的演变趋势,探讨热点的政策因应,就会勾勒出一幅2008年经济发展大势的素描。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总
体来说,2008年消费、投资、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需求结构更加协调。
消费方面,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等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此外,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也将会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
投资方面,促使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与此同时,2008年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房贷新政、高能耗产品出口限制政策等。综合分析,2008年投资增速仍在偏快区间运行,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出口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国内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效果在2008年进一步明确显现,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逐步提高,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将呈减速态势。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次级贷危机究竟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尚难以估计。其次,近期国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总体上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的增长。
货币政策:多种手段紧缩
黄金老(中国银行资深财富管理专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央行最近一次性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拉开了货币政策从紧调控的序幕。总体来讲,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主要包括:继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信贷规模和结构等。
2008年的调控,央行应更多使用利率手段。长期的、深度的负利率一定会给金融市场造成混乱。提高利率,要破除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一是提高利率对人民币升值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实际上,利率与汇率相关性比较低。对国际资本而言,是否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比较的不是中美两国的利率差,而是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别。如果提高利率这个金融市场基础价格,会降低房地产等资产收益率,抑制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因此,提高利率不仅不会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反而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向下拉的作用。二是我国的企业对利率不敏感,利率调控效果不明显。实际上,从银行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目前对利率非常敏感。
祝宝良:2008年,在货币政策执行上,要保持前瞻性和主动性,注重预调和微调,调控重点从之前的供给调控转向需求调控。2008年人民币新增应控制在3.2万亿元左右,从总量上真正体现从紧的控制力度。在利率调控上,要从国内经济运行需要出发,不能囿于中美利差的限制,有必要选择自主加息,来消除负利率,使利率水平不断趋近均衡利率。另外,职能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密切关注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动向,形成监管合力,摸清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渠道、方式和规模,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
财政政策:稳健并调整着
祝宝良: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稳健不足、实际偏松的现象。2008年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楼堂馆所项目建设重新抬头。应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对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控制投资扩张势头。
周天勇(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在财政支出方面,要特别注意调整结构,一方面要压缩投资、降低行政公务成本,另一方面增量部分要调整到社保、教育、“三农”等方面,这有利于直接或间接促进消费。
物价水平:防通胀有压力
徐小青(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在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涨价的幅度最大。分析食品涨价,各类农产品的涨价原因各自不同。粮食生产成本大约上升6%~8%,与粮价上涨幅度大约相当,可以判断粮价上涨基本上是成本推动。猪肉涨价主要是生产周期波动导致。食用油涨价主要是需求迅猛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整整翻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在食用油的原料生产只能满足一半的国内需求,大量进口就要受到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扶持粮食、油料、生猪、奶牛的生产,效果将会逐步显现。
从趋势来看,考虑到等基础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推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非农用途的需求增加,以及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等,农产品难以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
祝宝良:考虑到我国类价格改革的迫切性和2007年下半年严格控制出台调价措施的后续影响,2008年下半年有条件和需要出台的调价项目较多,综合考虑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和调价合理幅度,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回落到4%左右。2008年价格工作以稳定农产品价格为重点的同时,必须把握时机,适时出台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相关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措施。
楼市调控:力度在加大
黄金老:最近,央行明确了房贷新政中第二套房的标准。房贷新政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调控效果明显,最近一些城市房价已经开始调整。实际上,投资买房已是习惯性投资行为,往往不只买两套,而在四五套以上。如果2008年住房首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效果将会更明显。
周天勇:房价问题其实可以细分为三个问题来看:一是土地供应量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土地的两大用途即吃饭与住房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紧张。二是土地供应模式问题。土地是垄断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价不断走高并推高房价。三是缺少有效的抑制投机的手段。目前央行的房贷新政,只能调整增量问题,不触及存量。开征房产税有助于抑制房产闲置,但近期开征比较困难。这三个方面问题不根本解决,房价调整比较困难。
股市调整:走强有资金保证
黄金老:从股市的资金面来看,虽然最近两个月市场大幅调整,但资金撤出股市,并没有回到银行体系,这说明资金还在等待新的投资机会。目前,A股流通市值8万多亿元,储蓄存款中居民存款可以投入股市的大约五六万亿元。如果这些钱进入股市,股指可能进一步走高。从历史来看,股市泡沫的刺破,主要因利率问题。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利率达到3%,股市开始下跌。当然,中国股市的调整有自己特殊的原因。
华生(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目前的A股市场正处于高估值阶段。尽管经济增长很快,但股市这两年来已经翻了好几倍,市场风险很大。当前的宏观经济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有必要多提示风险,教育股民赚快钱不可持续,要对市场的调整有一个相当的预期。
就业压力:文章做在鼓励创业上
周天勇:就业率是宏观经济主要指标之一,谈2008年经济形势不能忽视就业问题。面对我国长期就业压力,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指明了破解就业问题的方向。真正落实中央这一决策,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变地方发展过程中一味强调做大做强的思路,同时鼓励做多做小。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人中拥有50个企业,中国则只有7个。二是改革企业登记注册制度,工商收费严重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改革城市管理制度,目前一些地方热衷搞无摊城市,个体经营者生存环境恶劣。四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金融机构往往重视大中企业,而忽视小企业。
节能减排:关键年里打响攻坚战
齐建国(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节能减排在各级工作中的分量会更加凸显,这场攻坚战已经打响。2008年宏观调控任务很重,在节能减排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专家认为,决定能源使用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能源产品的价格。目前,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是节能减排进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取税收、价格等市场手段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
2007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方就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立下了“军令状”,并由当地第一把手直接负责,实行一票否决制。“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官员政绩考核”,多管齐下,推动力量非常巨大,节能减排工作会在2008年得到更为积极和有效的推广和落实。(记者 秦交锋)
易宪容:明年将加息2% 人民币将升值3%-5%
德意志银行预测:明年中国GDP增长率回落至10.4%
2008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物价再升温 股价攀高震荡
国际油价冲高反弹,国内油价为何会结束“五连降”?
通货膨胀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现阶段我们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的迫切要求相背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依然未除,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和主要货币的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的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的矛盾和结构性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宏观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复杂的形势提出了严峻的思考,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正确地判断形势。
6月1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经济导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论坛上,来自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围绕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繁荣为主题,对我国当前的内外经济环境、短期经济波动,尤其是未来如何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负利率不利于宏观经济正常运行
2011年前四个月C PI上涨率是5.1%,其中新涨价的因素达到2.3个百分点。按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计算,2011年全年翘尾的因素是2.67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从5月份开始,即使不再有新涨价的因素加入,全年C PI上涨率还会达到近5%。从现在的情况看,6月份因为翘尾因素最高,有可能达到高峰期。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还在高位水平,原油的价格仍然维持在100美元/桶,粮食价格高企。国内因为气候异常,粮食涨价的预期也比较强,近来猪肉、鸡蛋价格两位数增长,水电、天然气的涨价压力也不少,最近日化产品也涨价。总之,今年到现在为止,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小。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新一轮通胀主要是输入型的,这一说法值得研究。所谓新一轮通胀大致是从2010年7月份算起,因为那个月CPI超过3%。我认为,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主要不是输入型的,而是2007年以来和2009年加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度造成的,集中表现为货币太多、流动性过分充裕。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全球油价、粮价、价格的上升对中国消费物价的影响预计在30—40%之间,这就说明中国新一轮的通胀主要不是输入型的,而且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这几年这么大幅度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我国多年来粗放扩张、需求过旺,推高了原油、铁矿石、铜、植物油价格上涨有关系。拉丁美洲有一位银行家说,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的能源需求共同导致了全球的通胀。
再看货币,从2003年到2010年人民币规模七年增长了32万亿元。M 2在2004年—2010年六年增长了1.85倍,M 1也是同样,也是年均增速接近19%,以上M 2和M 1年均增速均超过了年G D P增速和C PI的上涨率,造成了流动性的过分充裕。因此从2010年7月份开始,C PI的上涨率一直在3%以上,这是通货膨胀释放和抬头的根源所在,是2007、2008年通胀的继续发展。
面对通胀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重视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实际是对居民的一种征税,降低居民的实际收入,而且通货膨胀使得低收入者受损最大,而中国每一次出现通货膨胀首当其冲的是食品的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大大加大低收入者群体的负担。因此通货膨胀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现阶段我们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的迫切要求相背离,正因为这样通货膨胀如果不能够加以治理或者是任其恶性发展,必然是民怨加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二是要调整负利率政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多数时段都是实行负利率政策,2010年2月份起到现在已经16个月一直是负利率,而且现在还看不到终结点。负利率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负利率同样等于向普通的老百姓征税,中低收入者是负利率的最大受害者。为什么会热衷于维持负利率?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负利率使资金的成本低,有利于经济的粗放扩张,有利于短期G D P的快速增长。通货膨胀往往造成负利率,而负利率又带来对资金的需求过旺,不利于通胀的治理。因此,如果真的是要把治理通胀和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要改变负利率的政策,尽快使实际利率转为正值。
三是要保农业、保粮食。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的通货膨胀和价格大幅度上涨都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这次也不例外,比如2010年C PI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2011年1到4月份,CPI价格上涨5.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从一月到四月每个月都在两位数以上,所以稳定物价首先是要稳定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价格,保障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目前国内种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回报率太低,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多发达国家都对农业进行高补贴,我想中国也要逐步增加对种粮从事农业的补贴,财政支出用于“三农”的部分还需要大幅度增加。
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常务副院长林兆木:现在就应该预防通货紧缩
“十二五”规划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确定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现有的结构、体制和利益格局之下,实施“十二五”规划最大的难点也在于贯彻这个主题和主线。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解决三个重大的问题。
第一,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第二,对投资和消费重大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第三,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力度。
“十二五”前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最主要的问题是抑制通货膨胀。从过去我们实施五年规划的实践经验来看,经济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曲折起伏的。“十二五”时期可能也是如此。“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以及能源、粮食供求和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内来看,“十二五”前期主要是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导致在2013年或以后,出现经济速度的下滑以及经济紧缩。有人可能不理解,现在不是通胀吗,怎么会通缩呢?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转化的。1994年、1995年,当时主要任务是应对通货膨胀,19、1998年之后,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通货紧缩。
“十二五”时期,还是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危险。根据国际上许多机构预测,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会在110—220美元/桶之间震荡。从中长期来看,2015年以前国际油价可能会继续走高,这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石油开发项目延误,2011年到2013年期间,石油产能的增量可能出现下降。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全球石油需求将会继续增加,由于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也会继续推高国际石油价格。从国内的因素来看,成本推动是“十二五”时期通货膨胀的一个显著特点,包括劳动力成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的上升。
这几个因素中,我觉得比较复杂的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我们不掌握主动权;二是各种成本要素的推动,多年的欠债,现在到了偿还期,同时食品、能源等需求弹性较少,因为工资、粮食价格都会加入所有商品的成本,所以“十二五”时期抑制通胀尤其要防止工资投入价、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上游产品价格和下游产品价格互相推动、轮番上涨的形势。
关于产能过剩问题。主要由这些年的高投资引起的。上个世纪90年代,投资率平均为37 .8%,2003—2010年,连续八年上升到40%以上,去年达到了历史顶点48.6%。最终消费率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均是60%,2007年到2010年持续下降,降到了50%以下。2010年降到了47.4%。其中居民消费率90年代平均是45.6%,2005年-2010年连续六年降到40%以下,去年降到了33.8%这样一个历史的低点。投资和消费严重的失衡,将是导致未来产能过剩和可能引起经济下滑的因素。
关于金融不良问题,最主要的是金融领域可能会出现“潮水效应”。根据日本学者对本国经济的研究发现,不良问题在经济繁荣时期看不出来,一旦经济下滑、水落石出就看出来了。大银行因大到不能倒,但中小银行首当其冲。我国居民比例非常小,不太可能发生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我们要看到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贷给地方主导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因为这种项目是长期的,短时间不良只要能够付息,不良从银行的五级不良中反映不出来,但从中长期来看这个问题很难说。
我认为,要解决投资消费等存在的问题,关键是适当降低投资率、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率,从去年G D P年均增长10.3%开始,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末期经济增长率在7%—8%之间,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乃武:2011年将存在温和通胀
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包括三点。
第一,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巨大的外汇占款大大增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成本的过快上涨。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人工成本、土地价格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第三,输入型价格的上涨。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金属矿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都达到10%左右。西方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再加上世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和大宗商品存在供需缺口,都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通胀的高点将出现在第二季度,之后将在略有下降的基础上趋于稳定,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确定性:
第一,2011年物价上涨仍有较大的过剩的流动性基础,流动性回收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存在着不确定性。首先,长期的高速货币发行导致目前累积的流动性存量较大。其次,2010年中长期占比较高,导致2011年的信贷规模惯性较大,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再次,热钱的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持续高位运行将使外汇占款比重依然较大,从而将部分抵消掉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最后,地方的投资冲动也将倒逼中央银行增大货币发行。
第二,2011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首先,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大面积灾害。其次,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和美元贬值压力将会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从而就会给我国农产品价格带来较强的输入型价格上涨的压力。再次,2011年我国“民工荒”现象加剧,农民工工资将进一步上涨,由此将会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最后,2011年我国继续上调稻谷和小麦等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但是会进一步推动已经持续上涨的粮食价格。
第三,受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及2011年全球经济超预期反弹等因素的影响,包括石油、农产品和基础原材料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升高,从而会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总的来说,由于我国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基本上是良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已回归稳健,因此,2011年会发生温和的通货膨胀,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预测,2011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为4.6%,2012年为3.3%。
对于如何治理通货膨胀,这里提出六点对策建议:
第一,2011年全年尤其是上半年应实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着力回收过剩的流动性,积极应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取有效措施防止M 2全年增速超过16%的预期目标;动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力争全年新增信贷规模控制在7万亿元之内;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进程,2011年升值幅度可达到3.5%。
第二,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宏观管理。从治理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各种后遗症出发,实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为防止经济泡沫的蔓延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同时,货币管理与信贷监管应延伸到银行的表外业务和民间融资活动。
第三,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微观管理。一方面,应当对涨价敏感的低收入人群进行利益补偿,建立特殊人群价格补贴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市场秩序的治理,防止各种游资利用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恐慌心理进行投机活动。
第四,加强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管理。一是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加大进口力度,以平抑本国短缺商品的价格;二是可以适度进行人民币升值,以对冲国际价格的上涨;三是强化对国际游资的管理。
第五,加大供给管理的力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大支农力度,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第六,强化对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的管理。一是改变货币政策“政出多门”的状况;二是约束和防止地方投资冲动带来的信贷倒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中国经济尚不存在滞胀风险
2007年至今,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表现出四个阶段的变化,由2007年的高位偏快,转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的大幅下滑,随后转向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恢复性大幅回升,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合理的适度增长区间。进入2011年之后,中国经济向适度增长区间的平稳回落过程。
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走势可能会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1.从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看,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将在新一轮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运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工业化,到2009年,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轮周期,2010年又进入了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如果宏观调控把握得好,第11轮经济周期有可能延续第9、10轮周期的长度,走出一个十年左右的“中程”周期。这样,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就可能运行在新一轮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
2 .从基年经济增长率的位势看,起点较高,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继续加速上升的空间不大,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使经济走稳,主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10.3%,位势较高,继续加速上升的空间不大。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使经济走稳,防止借“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盲目大干快上,防止借领导班子换届之机大搞“政绩工程”,防止整个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平稳运行。为此,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首先要使经济增长率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恢复性大幅回升,向适度增长区间平稳回落。这一正常、平稳的回落过程并非是中国经济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滞胀状态。
3.从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看,2011年重在稳定物价总水平“稳物价”与“稳增长”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今年内的物价走势,由于2010年物价走势是前低后高,再加上翘尾因素的影响,今年可能会是前高后低,经过努力,实现4%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是有一定把握的。但是,还要考虑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今、明两年看,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增长态势。不排除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可能会出现偏快问题。这主要是考虑到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再加上“十二五”规划开局,各地大干快上的热情很高。因此,当前“稳物价”与“稳增长”的任务是相辅相成的。二是农业自然灾害因素。我国已连续7年粮食增产。今年,如果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严重的话,将会影响到粮食丰收,会助推物价上涨。三是国际因素。如国际上原油价格、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走高的话,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加大。
除以上三个不确定性因素外,我们还要关注和警惕工资上涨与物价上涨的螺旋式攀升问题。
4.从宏观调控的政策组合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对宏观调控两大主要政策的取向和搭配进行了调整,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则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之所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与前两年有所不同的是,随着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规模和重点要有所调整,力度有所微调。
5.从潜在经济增长率看,“十二五”时期,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背景下,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可把握在8%—10%,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中线可把握在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主要表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一系列结构性矛盾,使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受到能源、矿产、土地、水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受到各种成本上升的影响,受到国内消费需求狭窄的限制,受到国际上经济、金融等风险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时期,适度经济增长区间的上限可下调2个百分点,即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可把握在8%—10%,潜在经济增长率中线可把握为9%。
6 .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动力源。“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发生两大历史性变化:一是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将由“中低收入组”进入“中高收入组”;二是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50%。这将为“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重要动力
能具体讲一下什么是加息吗?
国际原油从每桶93.78美元上涨至96.94美元,布伦特原油从每桶99.3美元上涨至102.95美元。WTI原油在上月30日和9月1日短暂下跌后,从86.56美元上涨到88.60美元,布兰特原油从92.66美元上涨到95.13美元,从2日到5日。虽然距离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还有一个工作日,原油变化率有可能继续收窄,但业内认为,本轮国内成品油涨价方向不变。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发改委成品油零售指导价已多次上调,该指导价以上述三个地区的原油价格为基础。
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的油价节奏与地缘政治进程高度相关,但总体价格仍在每桶90至100美元的范围内。多空力量的激烈博弈是支撑近期国际油价反弹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一消息,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暗示欧佩克+可能减产,阻止国际油价下跌。早在上一轮调价窗口开启前,业内分析表明,本轮油价将有所上涨。当时的观点是,全球能源体系再次受到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严峻考验。如果欧洲能源危机继续升级,最终将影响石油市场并支撑价格。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杨霞指出,本轮定价周期前期,受沙特减产言论提振,虽然中东国家一直在谈判,但原油价格强势且波动较大,这带动原油变化率在正波动区间上行。油价下跌的可持续性和范围仍需根据沙特等浮动产油国的生产战略进行综合评估。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目前的声明表明,它们对油价下跌的容忍度较低,可能会取适当的对冲策略来平衡全球供应。金连昌成品油分析师马建才认为,欧佩克+减产仍将支撑原油价格走势,因此新一轮负利率变化率收窄的概率比较大,不排除后期转正的可能性。
六稳六保什么时候提出
央行负责人表示,加息是我们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具体来看,一是继续巩固前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自2003年6月非典疫情结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少数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已经危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央行先后动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工具,取得了一定成效。随后,央行下达行政性指令,强制干预金融机构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势。宏观经济调控取得初步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指令的效力正在逐步减弱,因此需要利用货币调控工具————加息来进一步巩固前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绩。
二是预防通货膨胀,平抑市场物价。年初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处于较高水平,一直在警戒线5%左右徘徊。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1月至9月,CPI比去年同期上升4.1%,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5.2%,较上月有所回落。粮食、食品价格上升,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秋粮丰收,由粮价主导的CPI上升趋势,有望在秋收后缓解,但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已通过多重传导机制传导于居民消费品价格,CPI可能仍将保持高位,需要通过加息来预防通货膨胀。
三是增强居民储蓄信心,缓解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从2003年12月份以来,我国的储蓄存款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值,特别是近三个月来,由于CPI一直处于5%以上的高位,存款负利率水平更是处于较高水平。受此影响,自上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增幅逐步减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居民手中的钱开始大量流向房地产等市场。同时,储蓄存款的分流,致使银行业可用信贷资金减少,“短存长贷”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流动性风险增大。央行希望通过此次加息的导向作用,引导居民增加长期储蓄存款,进一步增强储蓄存款的稳定性,缓解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压力。
对我国金融业影响深刻
一是对银行业的影响。这次利率调整的一大特点是在全面放开利率上浮空间后,首次允许存款利率实行浮动,对银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时刻和全新起点。①存款利率浮动,将影响银行业存款业务品种的开发、设定和调整。存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对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存款,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在许可存款利率下浮后,银行将根据资金组织的成本、客户资金的额度、资金贡献率等指标,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实施有差别的存款利率。存款金额较高、稳定性较强的客户将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回报。②在利率上浮空间完全放开后,有利于银行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管理、运用资金,实行利率水平与风险挂钩,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回报,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有利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快发展。③将考验银行资金管理和营运的能力。今后的银行业竞争将是“高存款利率与低利率”的竞争,存利差空间将进一步缩小。资金实力较弱、资金运作能力较差和服务水平低的银行将会被淘汰出局。④就居民储蓄来说,转存要细算,因为我们很可能面临一个新的加息周期,现在就把所有的积蓄换成中长期存款,并不明智。
二是对股市和国债的影响。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将分流进入股市的资金,影响股市指数。此次加息,短期内对股市指数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股市的长期走势。一方面是广大投资者对央行加息已有较强的心理预期,在短期内消化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股市将恢复正常。另一方面,为贯彻落实今年2月份颁布的《院关于推进资金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已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如许可商业银行开办基金业务,投资开办基金公司;允许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入市;允许券商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以及最近推出的股票、债券质押管理办法等,将保障股市的长期发展趋势。但是,央行加息将导致股市板块的分化。房地产、钢铁等对银行资金依赖性较强的股票板块将受到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业绩,降低投资者的信心。银行业板块则存在一定的利好因素,随着银行业绩的提升,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电力、能源等股票板块是宏观调控的受益者,银行信贷资金的倾斜,将加速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业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息后国债利率将会调高,继续保持对储蓄利率的优势,因此投资国债是较好选择。对未到期国债大可不必提前支提。因为要交1‰的手续费。
三是对保险业的影响。保险产品回报率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的,利率的高低对保险产品的影响非常大,最受冲击的是固定收益类的保险产品,尤其是预定利率在2.5%以下的分红保单和非分红保单。
四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此次利率调整,一般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影响。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基本目标。此次央行加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的差距,将会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因此从长远看,一般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影响。
://news.hexun/detail.aspx?id=1787890
2022海关最新数据好于预期,利好哪些投资
大家对于六稳六保都了解了吗?知道六稳六保什么时候提出的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六稳六保什么时候提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六稳六保什么时候提出
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旗帜鲜明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在“六稳”发力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不稳。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行,经济负增长。二是经济主体陷入危机。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部门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现金流危机,时间一长,可能破产。
部门收入下降,支出上升,导致债务积累、赤字增加。三是金融风险加大。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金融市场投资者造成严重干扰,导致预期不稳,资产价格波动性上升,金融市场动荡。而疫情冲击下企业、居民收入下降乃至破产也会传导到金融机构,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损失,并进而威胁金融稳定。四是内外经济失衡。疫情冲击给进出口造成重大影响,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均呈负增长。
疫情也会影响资本收支平衡,引起汇率波动。此外,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见的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负收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鉴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六稳
以上两个提法都是对于中国经济当时所处的地位做出的针对性的政策。在2018年中国的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对于来年国内经济预期的增长也持不确定的态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此适时地提出了六稳:
1,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确定就业的重要地位,只有稳就业才能稳收入,稳消费,稳经济增长,因此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我国就业的稳定。
2,稳金融,根据当时国内的金融市场可以看到,p-to-p频繁爆雷导致金融市场不太稳定,这些小微企业在一开始给市场注流动性的同时,后期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毒瘤,因此国家下决心切掉,把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稳对外贸易,根据国家的税收占比可以看到,对外贸易占全国的税收比例有很大的比重,对外贸易的稳定可以带动相关就业人员的稳定。
4,稳外资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外资在中国的长期发展,给中国经济注入长期的推动力,让外资在国内挣到钱的同时带动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在国内资本还不能完全取代外资的情况下,要让外资充分发挥其作用。
5,稳投资,当时国家制定政策保证投资的稳定,绝不搞大水漫灌,要保证投资的正确性。当经济过热时投资就要放缓,当经济放缓是投资价加大,绝不为了一时的gdp而忽略以后的经济平衡发展。
6,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这对于中国经济有很大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是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也是外资持续扩大投资和内资持续扩大的根本保证。对于预期的向好可以从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双向对中国经济有正面影响。
六保
2020年4月17日,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保”,也是适应的疫情下中国的现行经济情况。
1,其中保居民就业仍然位居首位,可以看到就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保证,是基础。这个提法和前面“六稳”的提法一致,
2, 保基本民生,这要求各地对于医院,学校,消费市场等民生问题一定要抓起来,不能让这些地方因为疫情的影响而让人民的民生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3,保证市场主体具有活力,市场主体分为供需双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双方可以充分的流通,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确权简化流程和环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市场行为中来,而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
4,保粮食能源安全,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中之重。虽然中国现在有稳定的储备粮积蓄,对于疫情的影响时间还要有充分考虑,要制定2-3年的农业政策,能源安全却仍然是有不足之处,因此要加大能源的储备,同时要改变国内的能源结构,加速陆地能源的勘探力度和海上能源的勘探力度,增加电力对能源的支持,减少对传统石油和煤炭的需要。
5,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要确保中国企业能够长期发展,减少对国外进口的依赖,防止在关键时期被国外的供应链掐脖子,由于其中的一环导致整个供应链都瘫痪。
6,保基层运转,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人员不能因为疫情的原因而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或者工作重心偏移,要让企业的办事人员可以随时对接基层,对企业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排忧解难,而不能因为疫情而导致程序上拖延,这也是基层工作顺利运转对于此次抗击疫情所要发挥的贡献。
六稳六保什么时候提出相关 文章 :
1. 关于六稳六保指的是什么
2.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心得体会5篇
3. 关于六保六稳工作心得体会
4.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心得5篇
5. 2020年两会学习心得大全
6.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二期最新观后感作文20205篇
7. “脱贫不返贫,日子更红火”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8. 弘扬蒙古马精神党员个人心得体会5篇精选
9.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最新5篇精选
10. 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个人学习心得5篇
gdp跟cpi增长速度一样,是不是经济就没有发展
2022海关最新数据好于预期,利好哪些投资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人民币。RCEP今年正式生效实施,为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海关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RCEP红利显现
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16.6%。而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5.6个百分点。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今年1月1日生效,是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我国不少外贸企业从RCEP生效带来的关税优惠、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等红利中充分受益。
从前7个月累计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9.8%,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同比增长7.5%。
李魁文表示,RCEP进一步深化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合作,为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前7个月,我国与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总值分别增长13.2%,8.9%,11.8%和8.9%。
从国内区域来看,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
7月出口增速好于市场预期
据海关统计,7月当月出口2.25万亿元,增长23.9%。按美元计价,出口增长18%。
7月出口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表示,无论从出口或进口分项或从对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对象来说,7月中国外贸结构总体上显现出较好的反弹复苏迹象。这与中港协货物吞吐量、韩国出口数据等7月各项出口前瞻指标的较好表现相互印证。
“6月份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若干积极因素仍在持续,美欧‘实际负利率’背景下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提前进行消费的需求回暖,以及对东盟出口的同比低基数效应和当地最近一波疫情平复后生产复苏,积压需求得以释放,均有效支持了中国的外贸出口。”庞溟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7月出口数据好于预期的原因在于,虽然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CRB指数承压,但仍处于扩张区间或相对高位,这表明全球需求对我国出口仍有支撑。同时汇率和基数因素等也对出口形成支撑。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
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52.6万家,同比增加5.8%,较上月5.5%的增速进一步提升。
从统计数据来看,前7个月,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出口金额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海关总署指出,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
李魁文此前表示,我国外贸能够实现稳步增长,一个重要支撑是各类外贸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激发。
展望后期,郑后成认为,预计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美国ISM制造业PMI以及欧元区制造业PMI大概率继续下行,对我国出口增速形成一定压力。国际油价大概率继续下行,也将在价格角度边际利空8月出口增速。
庞溟表示,短期看,外贸应当能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但需要警惕一些暂时性因素在进入四季度后有可能消退,美、欧等国家和地区潜在的快速加息步伐有可能抑制海外总体需求,给中国外贸出口在中期带来下行压力。
那我就说简单一点,由于cpi的存在,gdp的增长就存在一个虚增的问题。如果gdp的增长率大于cpi,那么gdp实际上是增长的,反之则是虚增。由于每年经济都在增长,经济总量再扩大,所以央行每年都要对市场投放与经济增长相应的货币。我们知道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市场上货币供求失衡引起的问题,当市场上货币流通规模扩大,那么每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就下降了,这就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升,反之则下降。国家宏观调控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稳定物价,二是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理论上已经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保持适合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增长。原因在于每年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投资的适度增长。但是cpi太高则容易使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太快,百姓承受不了,政治压力大,且会导致满目投资,生产过剩,最后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但cpi太低或甚至为负,则经济衰退。你说的“cpi绝对要低于银行利息”是对的,但是这个绝对低也要有个限度,否则容易引起消费不足,抑制经济发展。目前我们国家就处在负利率的经济段里面,存银行当然是不划算的,因为钱在银行里增值的速度大大低于市场上贬值的速度,这当然是不合理,但调控或扭正它也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一下子就提高基准利率,使之为正利率,则会使经济出现硬着陆,这样对经济体的伤害很大。你不用着急,负利率的时代很快会结束的。不管什么问题,都不要一概而论,虽然大家都知道现状是绝对不好的,但是要改变它也得考虑一下成本和代价。别忘了我们国家就业形势很严峻,必须将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这几年的相对估量),要不仍然会出现大量的社会问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